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村落街道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晋江蟳埔村丨我想和你在这里,看他们眼里的天荒地老!

    信息发布者:肖建平
    2018-01-06 19:57:57    来源:福建美丽乡村   转载

    在晋江入海口边上的小渔村,蟳埔

    你随处可见这样一群人,
    现身在大街小巷,
    盘头插花,戴着丁香耳坠,
    穿着大裾衫、宽脚裤,
    这种独特的衣着风格,
    却成为让人一步三回头的风景线。
    这就是蟳埔女的奇异装扮,

    蟳埔女,与惠安女、湄州女并称为福建三大渔女。蟳埔女头饰俗称“簪花围”,头饰中常用的素馨花、含笑花、粗糠花等,据传来自南宋时阿拉伯人泉州提举市舶司蒲寿庚的私家别墅“云麓花园”,从西域移植而来,延续至今,洋溢着异域文化的气息。蟳埔女的骨笄头饰乃古代“骨针安发”之遗风,系全国独有的“活化石”。


    蚵壳厝

    蟳埔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港口。大部分载满丝绸、瓷器的商船从蟳埔起航,沿着闽南沿海航行到达南洋,经印度洋、非洲东岸,然后再到北岸卸货。

    返航的时候,为了保证船体重心稳定,船员们将一些散落在他国海边的蚵壳装在船上压舱,回来后,这些来自异域的大蚵壳就被抛弃在浔埔海边,久而久之,海边的蚵壳越来越多,堆积如山。

    元末明初,富裕的泉州经常受到倭寇和海盗的侵扰,数度遭遇劫难。先民因无力重建新房,只得就地捡些碎砖石、废瓦砾,拌着海泥磊砌成屋,再把海边的蚵壳捡来嵌饰在墙外侧,这就是早期的蚵壳厝。

    “蚵壳厝”的建筑形制同传统的闽南红砖厝,花岗石的墙基,上下红砖砌方框、窗框,红白相间、鲜艳古朴闽南红砖厝风格鲜明,民俗气息浓厚,蚵壳厝与之不同的就是这蚵壳的墙表。将大而中空的蚵壳垒砌在墙面,墙里隔绝空气多,这样的墙冬暖夏凉。

    与闽南红砖结合的建筑外墙,一红一白相得益彰。

    砌蚵壳需要精湛的手艺,砌得错落有致,片片如鱼鳞。在砌时,凹的一面向下,第一个叠好,另一个要叠在前一个的一半,如此这样,一个叠一个,同时要和内壁一起砌,内外交叉,避免蚵壳脱落。蚵壳厝建筑有浓厚的民俗气息、丰富的美学、工艺学知识;是古代泉州对外贸易的产物,见证着泉州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的辉煌历史。


    蟳埔渔民

    蟳埔村渔民中仍有许多以渔业为生,每天都有打渔回来的渔民。在蟳埔村江边经常有渔市,前来买活鲜的人总是络绎不绝。

    花蟹闽南话称“蟳”。蟳埔村原本不叫蟳埔,而叫前埔,因盛产蟳,且闽南语中“前”和“蟳”读音相似,便改叫蟳埔。蟳是泉州人常吃的海鲜,肉质鲜美,尤其是新鲜的蟳下锅清蒸,超美味!

    渔市做的都是小本买卖,想要买到新鲜又实惠的海鲜,考验的就是讨价还价的嘴上功夫与心理战术。蟳埔村渔民世代都生活在这里,传承着村里的民俗,并在这里安居乐业。

    交通贴士:乘坐动车到达泉州动车站,搭乘K1路在黎明大学站下车,再换乘44路或8路车到霞塘站下车,步行到蟳埔村即可。

    来源:福天福地(ID:ftfd12301)


    泉州村网通招募.png

    打赏捐赠
    1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