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农民的出路在于农民的减少,政策背离只能南辕北辙——中国农业经济常识系列

    信息发布者:肖建平
    2020-03-08 14:44:04   转载


    中国是典型的农业小规模经营国度,“人均一亩三分地,户均不过十亩田”是中国“大国小农”国情的真实写照。

    在一些文化人看来,这似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,并以此对中国的小规模农业经营赋予了一种经典美的浪漫幻想。有多少打拼的城里人在事业不顺的时候会感概:“真想去农村种地!”

    What?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人,当我在影视作品或者现实生活中听到有人发出这种感慨时,就会有千万只草泥马从心中奔过。

    朋友,你真觉得中国农民很好混,农村很惬意,农业很美好吗?

    不知道哪个天才创造了“小即美”这么一个充满了浪漫气息的概念,但对中国农业而言,规模的“小”不但不美,而且是一个灾难!

    如果中国农户的平均规模不是10亩,而是一些欧洲国家的600亩,哪里还存在什么“三农”问题和3000万的农村光棍儿。

    规模过小,安心种地者,可以保命但不足以持家,不安心种地者,农业经营变成了副业。当然,也有一些人可以通过高价值农产品的种植获取较高的收入,但就整体而言,户均十亩难以保证农民有足以养家的收入。因此,兼业化、撂荒、农村空心化、候鸟型迁移、老龄化、留守儿童等问题全都出来了。

    也许会有人讲,既然有人可以种植高值农产品获得较高收入,让所有农民都种植高值农产品,农民平均收入不就都增长了吗?这种观点犯了“加总谬误”的错误。应该都听说过蔬菜水果滞销的新闻吧。少数人种蔬菜水果可以赚钱,都去种还能有人赚钱吗?农产品的基本特征就是需求弹性相对较小,无论是需求弹性、收入弹性还是生产弹性。

    为什么中国农业户均规模这么小?那是因为我们命不好。

    我们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小规模经营的。战国时期,哪个整天喊着“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”的夫子曾经曰过,当时的农户“一夫挟五口,治田百亩”。汉景帝时期,那个被自己主子无奈腰斩的汉子也曾说当时的自耕农“五口之家,能耕者不过百亩”。当时的技术条件下,经营规模不但不小,还达到了家庭经营能力的上限。

    两千年的历史当中,除了极个别时期因为豪强掠夺导致有的农民无地之外,大部分时期都是人丁不足,直到满清入关。

    辫子兄占了华夏,但没亡我血脉。清末民初时,各种专业黑辫子的段子手不断出现。但平心而论,老百姓在那两百年多年日子还是不错的,起码要比以前强。想知道当时老百姓日子过得咋样,不用穿越回去,看看人口数据就够了。

    1700年到1850年的一百五十年间,中国人口从1.38亿增长到4.12亿,增长了近两倍。在之前有记载的两千多年中,如果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能达到满清的治理绩效,估计1958年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就不是6.02亿了,很可能是16.02亿。民族主义者和革命党光说人家满清不好,老百姓用生孩子的方式表达了反对意见。

    另外一个悲剧是,从1850到1950年的一百年中,中国并没有出现欧美国家式的工业革命,工业和城市人口增长不多,绝大部分人口依然挤压在有限的耕地上。1978年,中国人口增加到9.6亿左右,是1850年的2倍多,但国土面积并没有增加(可能还减少了),人均耕地怎么能不进一步减少。

    尽管改革开放后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快的工业化进程(严格地讲,应该加个“之一”),由于1958年开始实施的户籍制度,中国人口迁移的速度严重滞后于经济结构转变的速度,大量人口被挤压在农村。1978年中国农村人口8亿左右,到了2018年,农村实际人口还是8亿左右。

    1978年占劳动力总量70%的2.8亿农业劳动力创造了国民财富的30%,2017年占劳动力总量27%的2.1亿农业劳动力创造了国民财富的7.6%。4.5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财富赶不上一个非农劳动力创造的财富,你让农民怎么能不穷?怎么能不穷?

    有人讲,发达国家的农民收入不是很大部分来自政府补贴吗?给农民补贴不就可以啦。这是一种典型的政府万能主义思维。补贴农民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补贴是要有能力的。别说中国政府没法通过补贴让中国农民过上好日子,你把亿万富翁特朗普拉过来,他也做不到。

    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占比和农业收入占比相差不大,因此转移支付压力并不算大。而中国恰恰相反。根据上段提到的劳动力和国民财富比例,要想让农民达到社会平均收入,起码需要把国民财富近20%的份额(27%-7.6%)以转移支付的方式拨给农民。让全国非农居民上缴占其收入20%的农民转移支付税,你愿意吗?

    说到这,可以给结论了:中国农业发展的希望,农民变富的途径只有一个,就是进一步减少农民,其他的措施只是治标不治本。农民的希望不在“希望的田野上”,而在钢筋水泥的城市,在于流水线,或者996。

    认识不到这一点,任何试图把农民圈在农村的政策,无论如何规划,如何振兴,农民还是穷,农业还是弱,农村还是很危险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1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